数据同步

概述

数据同步指的是在多个设备上保持 工作空间/data/​ 文件夹数据一致,包括资源文件、自定义图标、插件、代码片段、模板、挂件和文档数据。

使用方式

初始化数据仓库密钥后如果一切正常就已经配置好同步了。如果你不太熟悉同步配置,建议通过点击同步按钮打开同步配置向导,通过向导进行配置会更简便一些。
如果需要暂停同步,可关闭选项 设置 - 云端 - 启用云端同步
注意​​:
启用同步前,请确保参与同步的所有设备系统时间一致
如果数据量较大,建议通过设置中的 导出 Data​ 导出数据包,然后将该数据包通过手动拷贝或者其他方式发送到新设备上,并在新设备上 导入 Data​,最后再配置同步

同步模式

设置​ - 云端​ - 云端同步模式​ 中支持三种同步模式:
自动同步
启动和退出时会进行一次同步,使用中数据不再变动后 30 秒进行一次同步
由同步算法决定数据合并和覆盖,请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介绍
手动同步
仅启动和退出时进行一次同步,使用中需要手动触发同步
由同步算法决定数据合并和覆盖,请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介绍
完全手动同步:启动和退出时均不同步,完全手动控制同步时机和同步方向

自动/手动同步模式工作原理

思源通过对比云端数据快照和本地数据快照进行相应操作:
如果快照相同则忽略本次同步
如果快照不同,则将本地距离上次同步的变更上传到云端,将云端最新的变更合并到本地
如果两端的变更没有冲突则直接合并
如果存在文件冲突,则以本地为准覆盖云端,同时拉取到的云端冲突文件会归入到数据历史中
自动同步时间间隔算法描述如下:
数据变动后 30 秒如果不再发生变动则进行一次对比,如果继续发生变动则顺延 30 秒
没有数据变动则按 5 分钟、8 分钟、16 分钟、32 分钟……递增间隔

自动同步模式场景例举

从上述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得知,思源仅支持在多设备上交替同步数据:设备 A 上同步完成以后设备 B 上再进行同步。无法支持多设备同时同步,这样会发生无法预期的数据覆盖。

正常场景

1.
在设备 A 上编辑后执行同步(通过自动或者手动触发同步),此时云端数据会被设备 A 数据覆盖,既云端和设备 A 保持数据一致
2.
在设备 B 上执行同步,此时设备 B 数据会被云端数据覆盖,即云端和设备 A、B 保持数据一致
3.
设备 B 上编辑后再次执行同步,此时云端数据会被设备 B 数据覆盖,既云端和设备 B 保持数据一致
4.
在设备 A 上执行同步,此时设备 A 数据会被云端数据覆盖,即云端和设备 A、B 保持数据一致
该场景下,使用同步的过程是在设备 A、B 上交替进行的,这样能够保证数据同步符合预期正常完成。

冲突场景

1.
在设备 A 上编辑 a 文件后同步
2.
在设备 B 上编辑 a 文件后同步
3.
此时云端 a 文件会被 B 设备上的 a 覆盖,同时在 B 设备上生成之前 A 设备 a 的历史

注意

睡眠或关机等突然断网的情况下不会触发同步,请手动点击同步按钮进行同步
请勿同时使用第三方同步盘和思源同步,可能会导致数据损坏
符号链接和隐藏文件不会被同步
自动同步模式下,如需退出,请使用正常的退出应用(比如移动端 APP 不要使用滑动移除,桌面端不要使用结束进程强制关闭)方式以保证数据同步执行
数据同步前进行数据快照如果耗时超过 12 秒会提示清理数据仓库,如果需要改动默认耗时,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
环境变量 SIYUAN_SYNC_INDEX_TIMING​,例如 SIYUAN_SYNC_INDEX_TIMING=30000​,单位是毫秒
直接修改 工作空间/conf/conf.json 中的 repo.syncIndexTiming
最小值只能配置为 12000​(12 秒),最大值不限制;启动时会优先读取环境变量覆盖 conf 文件中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