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问答
入门推荐相关
入门书籍推荐
书籍推荐程度 分入门 进阶 深入三段,以及一个推荐分,都是十分制,推荐分会根据同类书有所增减,比如指南和粹言,由于粹言和指南很类似,而指南整体又强过粹言,所以指南推荐分会变高,粹言推荐分会降低。
另外,我是在文件中搜索“六壬”两个字,然后对搜索出来带有六壬二字的书籍进行定分的,所以有些书籍可能因为没带六壬两个字,只带了个壬字,比如“壬学琐记”这种情况的书,我可能不会录入,因为记不起来。还有一些较为冷门的书籍,比如隔山照,鬼科窍,也没有录入。
入门分 进阶分 深入分 推荐分
针见血 2 6 8 8(分六门类占,用邵苗课案,确实宋壬风采,但入门不适)
指南 8 3 6 7(事实上,指南暗中隐藏了很多东西,表面上只是普通象断,但实际抛开课理,自己体会断语和课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普通象断,适合入门,所以4,进阶程度的学者很难看破表面,所以不适合进阶,深入阶段学者已经可以触及内里,但可以触及内里的学者所能看到指南的东西,反而对这种人帮助不算很大了,所以6)
汇选 3,7,7,7(摘选各家断例,十分繁多,不适合人入门,但是进阶和深入阶段,可以仔细品味)
断案 2,4,9,9(六壬巅峰之作,但新手研读,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
三经 2,7,6,7(六壬早古书类代表,但由于与当今主流略有差异,不适合入门,但是适合进阶的阶段去返本归元)
神定 4,8,6,7(宋书,其实主要是稳固壬占基础架构的书类,有十卷,后面是讲述课体的,但现在很多网上版本只有二卷)
银河棹 1,4,3,3(哗众取宠成分较多,新手入门是天坑,但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独到之处,所以进阶有4分)
指归灵文论 2,6,5,5(其实整本书大都在论行人来去阻隔,入门不适是肯定的,但进阶深入我也评分的很没准,他的确有高妙课案,的确有冷门类占,但由于这本书内容实在太少了,而且针对的面也不广,分高了,拿到的东西不多,分低了,但他确实有东西)
寻源 3,7,5,6(与大全类似,但寻源广而不精,一涝食之,新手看了,看不下去,所以入门分低,进阶阶段学者可以试着阅读,扩充知识面)
壬窍 3,5,3,5(主讲分类占的书籍,但太过繁复了,看似条条框框,一板一眼,但如果只依靠他断课,反而难以抓住要领)
五变中黄 3,6,5,6(首出遁干建干之类,新手入门不用追究遁干这些,但进阶以后,可以作为一直另类道路进行研究或者拓展知识面)
集应钤 3,7,6,7(汇总七百二十课,引用了不少早古书类,比如世面不见的玉历钤)
翠雨歌 2,6,5,6(从书中断法看,大量使用魁罡日辰阴阳孟仲,以及特定占类视特定神将加临,是很正儿八经的唐书风范,与心镜很类似)
二十科 8,5,5,8(新手最该读的壬书之一,讲述了六壬取像的二十种方法)
六壬粹言 6,4,3,5(刘赤江专造指南大全,七年做此书,但本质上还是明代象断,适合入门不适合深入)
六壬辨疑,毕法案录 3,6,6,6(张官德做书,跨度有十数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的风格,断法,都有不少变化,很多情况下,这一课符合某某论,他大书特书,下一个也符合某某论,他却看也不看,弃如敝屣,新手入门一定会被他弄晕,进阶的学者可以从中得到东西,但也很容易会被他玩的丧失信心)
琐记 8,7,5,7(程树勋写的一部类似小说的书类,读起来是很有意思的)
五要权衡 4,6,5,6(其实就是论述男女旺衰亲疏贵贱的一些表现,启发意义不小)
管子神书三种
之杭州中学抄本 5,4,4,5(整本在描述干支鬼贼破害诸神之类的东西,都较为基础,没见高大上)
之台湾本 4,6,5,6(论述象的,前些断几乎可以说句句有象,入门进阶都有帮助,风格比较散)
之六壬秘本 3,6,5,6(提到了不少较为少见的说法,比如连茹隔角三四鬼之类)
六壬大全 9,9,8,9(六壬神作,采撷精当,任何阶段学者都应该常常翻阅,枕下密藏)
六壬心镜 6,6,6,7(唐书代表,风格简约,潇洒异常,有不少如今已经不太使用的法门,大体是承接了龙首经的体系)
运移经 1,4,4,3(敛财利器,与银河棹类似)
六壬未悟 3,6,5,6(很典型的清书风格思路,讲述各种各样人情好恶的象,较有启发意义)
六壬类聚心机独悟 6,4,4,5(跟指南有不少雷同)
曾氏课案 2,6,8,7(集苗楚元等人课例,是一本案例书,相当精妙,几乎课课神验,不输邵氏之壬,让人不由得拜服的同时生出一些怀疑,这真的是人可以做到的吗?)
六壬存验 5,4,3,5(都是一些细则条例,较为基础,课例引用指南)
六壬会要 4,6,4,5(的确是会要,汇总了很多条例断法,古早都有,但托名说李淳风辑,邵南订,朱恒注,我是不太信的,我感觉这就是唐宋明三朝断法的缝合)
灵觉经 4,8,7,7(非常独到的一本书,明清少有能上7,8分的书籍之一,虽然托名的十分离谱,但不可否认,字字句句,别出心裁,体古附古,讲述七十二课体,很多大全都不曾摘录的妙处,被他点出来了)
玉连环 6,7,8,8(这本书十分出彩,首出占断八门之语,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清人实在是不行,玉连环明明说先锋门是正时所乘之天将,清人硬是解释为月将…话说的远了,这本书,有表里,表面上讲述先锋断来意,但实际最可贵的是他的占断思路,丝丝入扣,宋人风范,入门来说,学习他的来意先锋门,可以达到六分,进阶与深入来说,学习它断课的思路,足以达到七八分)
六壬斯视 6,4,4,5(分类占书类 并无太多出彩)
壬归 6,6,5,7(大多数人的入门书之一,入门上,能快速解清壬占基本架构,以及入手捉类,进阶上,蚕桑定象等内容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直指 6,7,5,7(详解七百二十课,思路清晰得当,每课赋十六字课意更是被称为“小毕法”,有些如“先失后得”之类,甚至可以照搬,不管是入门还是进阶,对壬占思路都有不小的帮助)
鬼撮脚 7,6,5,7(讲述十二神,十二将的类象变化,配合二十科细细思索类象来由,对推象思路有极大帮助)
六壬说约 6,7,5,6.5(前讲诸班类象,十分广大精到,后杂说一卷,讲述六壬各种要处以及分类占法,虽然清书,却也相当不俗)
东方朔射覆秘诀 4,7,5,7(一本纯射覆书,有如今根本不关注的要点 比如壬头之类,对类象能力有帮助)
六壬轨限照心神鉴 2,6,6,7(其实都是技法类,六壬化卦,其中讲述的化卦法门,对比其他,是很有理致的,但到底不入主流,用的少)
大六壬入门推荐
个人最推荐的新手入门,其实是一本现代书,加大全,灵觉,二十科,五行大义,和直指
入门推荐路线
第一阶段(学习基础),选取大六壬详解,六壬金针,袖里乾坤中的随意一本,学会其基础,也就是九宗门,以及起课,神将基础,注意,这三本都是现代书,不要看他们的占例,千万不要,绝对不要!!!(此阶段的学者,对于断课可能还是一头雾水的,或许说,不是可能,而是绝对一头雾水。此三书中,以六壬金针更适合入门者,虽有错字错处,但是就总体而言,考查诸书,不拘一格,于三书中颇得古壬真意。而袖里乾坤,文章稍显臃肿平淡,详解则稍显简约。愚见以为,先学习金针的九宗门,再学习金针的壬学基础框架最好)
备选附和:五行大义(强化对干支知识的理解)
第二阶段(深入基础知识与壬占框架),专攻六壬大全此书,先囫囵看一遍大概,然后再着重钻研大六壬的神将释,课经,毕法赋(毕法赋由于较难理解,可以与北海闲人的毕法赋全解一同观看,此阶段的学者对于断课已经有一定的思路,但是不够全面,如想断课,只怕也如天方夜谭)
备选附和书:六壬取象二十科(了解六壬取象法则,深入类象),壬归(帮助了解六壬基础架构,但是看完婚姻占以后,前期就最好先放一放,也可以阅读蚕桑定象章节,强化推象能力),北海闲人课经注(帮助理解大全课经),北海闲人毕法注(帮助理解大全毕法)
第三阶段(实战入门),也就是正式迈入壬学大门的一个阶段,可以研读大六壬指南,指南全书都是重点,而指掌赋,会篡,占验更是重中之重,观看完毕以后,就可以有一个比较粗糙的占断思路了,也就登入了壬学的大门。
备选附和书:北海闲人的大六壬指南今诠,与大六壬指南诠解。
(按:此入门三阶段中,以大全,壬归,指南,最为重要,如果以写作文为例,壬归讲述六壬类象理解,以及壬学基本框架,就好像讲述汉字的基本结构;而大全囊括古今,极为详略,是各种术数书籍中,较少见的书目,就好像一本字典,教人汉字词语的基本词意;最后的指南,则更像一本教人真正写作,遣词造句的书籍,作者陈公献,虽断课简约,通取诸类,能做到纵口而谈,翩翩而中,更以六壬术,避开了扬州十日,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仅次于邵公的高手,此书,若是初学,也能了解贯通壬课基本思路,若是对六壬术已有一定研究的学者,仔细攻读,体会真意,也必能进入高手境界)
第四阶段(进阶提高):以指南,大全,壬归为根基,参看其它诸如粹言,玉连环,壬窍等书,博采众长,领会先贤断课的奥妙,同时反复参看指南以及大全,更要去领会毕法课经的思维,在铸印,斲轮,斩关,不备,轩盖等课,多有显露
六壬辨疑 毕法案录:强化课经毕法的实际运用,以案列见长,难度适中。
六壬直指:记录六壬七百二十课,每课赋十六字课意,句句珠玑,详而解之,可以很好把握古人占断思维,难度较高
壬学琐记:作者为程树勋,是类似一本笔记的著作,对六壬名称来由,错谬,皆有论述考证,难度较低
壬占汇选:程树勋整理的案列集,汇集苗,陈,邵,祝,徐等人的经典案例
先看详解,学习九宗门等。再看金针,学习六壬大致框架,不要看他们的断法思路实例。(此阶段需要背诵寄宫诀,贵人诀,神将次序,九宗门诀:九宗门如果自己可以记住,那么就不用背口诀)
然后看六壬大全,深入六壬基础知识,先大概看一遍,然后回过头来再把课经,毕法,神将释看一遍,毕法最好能背。(此阶段需要记忆理解课经,神将释,还有一些德合鬼墓之类,需要背诵毕法,注意,记忆与背诵不是一回事)
然后看指南,指南心印,指掌赋,可以继续深化六壬基础,然后看会簒,学习实战断课的基础,最后看指南的占例,正式学断课(此阶段需要理解心印,指掌赋,记忆会篡)
六壬中课经,有不少课,在前期相对不重要,所以对六壬课经作一个标注,标注为甲的,就是十分重要;乙的,就是相对次要;丙的,就是课体简单,但是其类象值得了解的,没有标注的,就是前期不必深究的,如下:
宗门九课 甲中甲,轩盖 甲,铸印 甲,斵轮 甲,引从 甲,斩关 甲,闭口 甲,三交 甲,赘婿乱首 甲,无禄绝嗣 甲,全局(炎上,稼穑,润下,从革,曲直) 甲,玄胎 甲,连茹间传四十八课 甲
六仪 乙,游子 乙,度厄 乙,天狱 乙,天网 乙,魄化 乙,龙战 乙,死奇 乙,鬼墓 乙,励德 乙,盘珠 乙
课传相关
八专为啥是飞散,分离的象
传势指的是什么
关于八专
八专课是六壬一种比较特殊的课式,实际上,在六壬中,大抵有三种不备,第一种是芜淫,止有三课,第二种是伏吟,伏吟是阴阳不备,天地独彰,第三则是八专,它跟以上的都不一样,它是较为奇怪的,既是不备,也不算不备,古人也很少将其称为不备,因为在古人眼里,其本质上,是干支混杂在一处了,聚在一起了。
其实可以举个例子,譬如一个家,电视机前,有四张椅子,用来坐爸爸妈妈,儿子女儿,正好四个人都坐下了,而有的时候,可能家里的椅子坏了,坏了两张,拿去修了,那么如今电视机前,仅剩下两张椅子,但是家里四个人都需要看电视呀,总不可能两个坐着,两个站着吧,于是呢,爸爸妈妈就想出了个办法,既爸爸妈妈先坐在椅子上,然后儿子女儿年纪还小,可以坐在爸爸妈妈身上,至此,两个座位,就坐下了四个人,正跟八专课是一样的。八专课就是这样,你说他不备吗,他实际上是干支汇聚,内外相通,你说他真的完备吗,但又确确实实缺少了两课。
而且八专,是有主从的区别的,这一点很少有人提,一堆人聚在一起,你总要选个人当老大,选个人当小弟,一堆人一起做事,总要选个人打头阵,做大头,选个人跑腿帮忙。
那到底如何区分主从呢?要从刚柔日入手,刚日,阳气用事,干课先见,支课后见,于是干二课,就先占据了课位,支课呢,一看课位被干课占据了,没办法,就只能坐在干课的身上(引用之前举的一家四口看电视的例子),所以这种情况下,干课为主,是老大,支课为从,是小弟。如果是柔日,那么柔日阴气用事,支课先见,干课后见,于是支占据了课位,干课没办法,只能坐在支课的身上,看电视,所以这种情况下,支课为主,干课为从。
干课为主,支课为从的情况下,干代表什么呢?干代表君子,长辈,男人,君王,支代表什么呢?支代表小人,小辈,女人,大臣,那么刚日干课为主,支课为从的情况下,就是长辈领导小辈,尊长领导小人,以阳驭阴,以男制女,以君克臣,这是很好的,古人认为是天地得方,阴阳正位。但是支课为主,干课为从的情况呢?支代表小人,臣子,女人,干代表君子,君王,男人,现在支主而干从,就是代表小人驾驭君子,臣子反制君王,古人认为,这违背了上下之义,天地不正,阴阳不调。
讲完了八专在四课上的体现,现在说说八专在三传上的体现,首先,学习九宗门的话,需要有一种思维,大家想一想,拿别责课举例,是找干支合神发传,为什么这么发?因为没有克机,为什么没有克机?因为课只有三课,不备,注意,这是重点,大家可能想不明白,别责没有克机,为什么赖到不备的身上?实际上大家换一种思维,第一个课,没有克,第二个课,没有克,第三个课,没有克,本来应该找第四个课的,但是课体不备了,没有第四个课,我们假设第四个课有克呢?第四个课有克,但是却因为课体不备的缘故,导致我们没有第四个课,没有克机,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账赖到“不备”这两个字身上,好,既然因为你“不备”导致了我没克,那我就要解决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补上就好了,所以别责有缺,取干支合神做补用传。同理,八专也是一样,八专第一课无克,第二课无克,第三课和第三课不存在,假设第三课第四课是有克机的,现在却因为你们干支聚在一起,导致我没有第三第四课,很好,那我们八专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聚集”,你们干支既然聚集在一起,恩恩爱爱,那我就分开你们,于是八专课三传法就很清楚了,刚日干进三位,柔日支退三位,让他们一个进,一个退,进退之间,其实就是要分开阴阳,分开干支,让干支不能在一起,于是就发出了传。
讲完了八专课四课和三传的深意,现在可以尝试梳理一下,八专分主从,刚日干为主,干进三位,分开阴阳,所以古书上说,阳日八专,事主超进,君臣有道,男弃女,尊辱幼。柔日支为主,支退三位,分开阴阳,所以说柔日八专,事主退步,臣违君主,女背男,幼欺尊。
关于三传四课
九宗门先后取传。干支先后。尤其得有日辰的阴阳概念。
关于取用
目前来看,昴星,别责,八专等课,皆因失机而用。别责有缺,故取合补为用,八专混杂,故以拨开为用。反吟以冲为神,式盘反复,必以冲行,正冲无克,以井栏遥冲取克为用。
关于昴星
就是取酉发用。严格意义上,是取天地盘的酉之所在。而非关顾四课所在。否则所谓虎视转蓬,冬蛇掩目。就得在课内论了。而非分刚柔了。
至于阳日先支后干,柔日先干后支,则是依据酉的仰俯,以下为先,和以上为先后。这个是在酉论,不是在干支四课本身论,相当于牵出酉所关联的三传,
六壬其实我觉得隐晦的表达了,或者在手法上,是用了两种发用的连贯,一种是取用后跟连三传,一种是取用后,再取他处来补中末,这种,应该论为,是再次取用。
四课阴阳上下并不相克,又无遥相克,当以昴星为用。刚日仰视酉上所得之神为用。柔日俯视从魁所临之辰为用。当以日辰上神重之为中末传,得重之不得传乎终。刚日先传辰后传日。柔日先传日后传辰。
井栏,八专,别责,是很突出的,应该是南北朝人或者隋人补做
但是这句话,由于昴星本身不涉人事,两相结合 别扭加别扭
解六纯课之阳极生阴
解六纯课之阳极生阴
在六壬中,有一种课体,叫做六纯课,既课传全阳,与课传全阴。这个课体并不罕见,多存在于间传课中,但一些六壬书中,却对这个课体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譬如大全认为,六阳课产孕生男,因全阳则阳气彰显上浮,指南则在会篡中说纯阳之课多生女,因为全阳则阳极生阴,那么问题来了,两种说法到底那种正确,其实不难解答。我们可以通过课例对比,得出结论。
首先要说的是断案,因为断案是经常使用阴极生阳的断法的,我摘录了断案六阴课的几个课例,如下:
1童保仪丁巳生五十二岁占宅,戊申年六月初七丁巳日未将酉时
三传丑亥酉
2徐八公甲寅生五十五岁占宅,戊申年六月初十癸亥日未将酉时
三传未巳卯
3伊秀才戊辰生四十一岁占科试,戊申年癸亥日未将巳时
三传丑卯巳
4王解元辛丑年九月二十八日辰时生,六十八岁戊申年正月丁亥日子将寅时
三传酉未巳
好了,列举出四个课,由于我们并不是来解析邵案的,所以我对这四课不做深入解析,我直接讲出结果,保仪和解元的是凶课,徐八公和秀才的课是良课。而解析的过程,前二人基本上是根据六阴主凶断,后二人却是纯阴反阳,先凶后吉,为什么?我们仔细看,就可以发现,纯阴反阳的 都是两个癸日课,且三传一个是回明,一个是出户,邵公更是在断语中点出了“癸为六甲极日……宅势到此极矣。然物极必变”,大全也提出“六阴遇丑卯巳为出户,卯巳未为盈阳,酉未巳为励明,未巳卯为回明,未可以昏迷断之,凶中有吉”此二言一出,可以说是盖棺定论了,癸日得六阴,更兼三传自阴传阳,才可以“物极必变”。
那么讲完了邵案,我们再来看陈公断语,陈公根据极日反生的课例,也有一个,既癸丑日反吟,生产断男,既:
丁丑十月癸丑日辛酉时,大司理讳化淳曹公奉 上传令灵台牌子太监陈国用占东宫田妃六甲。
陈公在此案中,提到了“纯阴返阳”。
又是癸日!
至此,关于全阳生阴,全阴反阳的论调,可以说是完全的盖棺定论,生阴生阳,是可以的,但有条件!必须有那么个动机,去引拨整体课传的气势,要么三传,要么癸日,要么反吟。
事实上,邵案不止一次对癸日有这样的运用,在癸丑日伏吟占雨一案中,邵公也必然运用了癸日极变的理论,只是邵公没有点明,邵公的断案就是这样,他不会每个课都说出来全部,有些需要你在他其他的课例中寻找。陈公又不一样,他其实是有意藏诀,不想自己一身绝学滥于无心之辈。但是后来清人,不明白其中道理,就开始滥用纯阴生阳纯阳生阴的理论,甚至后来居然没有多少人能够识破其中关窍,一味套用 也可算悲哀。
我先前并不知道有这么多人不理解,结果是有人在群里问我纯阳到底能不能生阴这个问题,我回答说可以,但有条件,需三传自阴回阳,或逢癸日,但居然引得一干人反驳,说我不懂六壬也妄言误后,我哪怕拿出大全原文与陈邵实案,也依然是对我冷嘲热讽,说我牵强附会,倒好似瓶胶水…我不欲多做争辩,于是退群,只是觉得仍然是有必要将这一观点表达清楚,用作科普。
为什么都是天盘发用
深浅法和直取孟仲,实践里差别大么
断课相关
关于断课
事实上,六壬断课入手法中,凭借普通神将类象入手断课的情况,占百分之六十,九宗门则可以占百分之三十。虽然九宗门入手占比没有神将类象入手占比多,但神将类象易学,九宗门则难学
只要九宗门和神将类象能够熟练掌握,那么遇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六壬课都可以很有条理,顺风顺水的断出来
四课是很重要的,不明白四课,是很难明白九宗门用传的原理的
六壬不是明清六爻,不可能说什么专注某个用神,鬼旺就是官运旺,财旺就是妻运旺,或者说什么特定的什么格局就很旺,办事就成
譬如很多人,书上说六合吉,但也不会有人占出行遇六合也断大吉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六爻的旺衰是不是就像看一个人的力量,鬼旺所以有力,可以伤人。
六壬则是看人的状态,鬼旺则是鬼的状态好,不需要去伤人,是客观的现象。
不能梳理清楚,不知道书里为什么说他吉,说他凶。他不理解,不深入其中的原理,所以他不知道
八专无克八专法,主分开,应了我们当时和那个伙伴分散的情况
但是就是因为主分开,我就不知道我们和他失联后还能不能再找到他
飞散就是分散。飞散已经应了分离了,所以一般就不以这个象再去论述后来了
飞散已经应了分开走路 那么往后事情见不见面跟飞散已经无关了
群友2:干支相见,法指的是发用的方法吧,四课还是八专的样子,干二课和支二课相同
断财不找青龙吗
比如求财,不出青龙,专门就是出现什么太阴,腾蛇,看起来无关的类神呢
既然不必看类神的时候也断出必离,那类神的意义呢。类神的真实作用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入手法?
就是通过类神或九宗门来找对应的背景,以此来入手,我理解应该没错吧
月将加时的原理
还是不太懂月将加时的原理,这个有什么参考资料吗,我去查查,百度没有搜到
古人私藏
大六壬底层逻辑的错误
我没搞懂,按理来说,大六壬是根据太阳围绕地球的轨迹来开发的,可实际上是地球围绕太阳,这不会导致一些大六壬底层逻辑的错误么
大全上的神将口诀是否需要理解记忆
我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全上有些神将口诀,比如说,子上解纷嘱仆童,丑上升堂名利途还有些照胆秘诀集,什么的,这些有必要理解记忆吗
月将不是执事门吗
因为正时之上将,本来是正时所乘天将,后来清代人理解错误,以为是正时之上,也就是月将太阳
关于灵觉
灵觉是一部冷门,且十分被小看的书。这本书论述六十四课有很多观点十分独到,且有他书未详。如宗门九课,多方探讨,鞭辟入里。连茹以子丑寅之类为隔角非真连茹,无禄绝嗣则以干二上下克,乱而不可留 辰二上下克,混而不可奔,四课无所依,故以“无路”名之,以正陈公之名。
关于月将
月将只是一个轮转,证明天文和历法所对接的一个知识,这个我朋友给我表述过一个研究,确实是这个道理。
但是现在六壬有些人研究六壬的天文,得把现代的斗转星移都被带进去,这就是恰得其反了。
月将加时的原因
月将加时的原因是不是按星占来确定斗罡所指然后表现出是月将加时,是这样的吗?
月将就是太阳,天象运行大多与此关,看月将加临何地,就是模拟出当下的一个虚拟天象
六壬用月将者日躔所在之辰也。斗建顺指十二辰,日逆行十二辰相会而成岁。斗柄指丑则日必躔子,斗柄指寅则日必躔亥。故子与丑合寅与亥合推之六合皆然,言日躔与斗柄相应也。以月将加时即是日临地盘子位则為子时,临午位则為午时也。如正月日躔在亥用午时则是天盘之亥加地盘之午也。视日所加临遂以其日所值支干在天盘上者视其加地盘何辰以起上克下克则时之吉凶可知矣此六壬以日躔為用也。
行年怎么找?
手掌中排列出固定的地盘,男命从地盘的寅位开始,按照本命顺推至流年地盘上的地支;女命则从地盘的申位开始,按照本命逆推至流年地盘上的地支。具体步骤如下:
例一:假设男性本命为子(属鼠),流年为辰年,求行年是什么?
首先,在手掌寅的位置放置“子”。然后,以本命子字为起点,顺时针排列至流年辰字,顺序为:子(本命)、丑、寅、卯、辰(流年)。辰字落在手掌地盘的位置是午,因此男性本命子的辰年行年是午。
例二:假设女性本命为午(属马),流年为卯年,求行年是什么?
首先,在手掌申的位置放置“午”。然后,以本命午字为起点,逆时针排列至流年卯字,顺序为:午(本命)、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流年)。卯字落在手掌地盘的位置是亥,因此女性本命午的卯年行年是亥。